夜景照明提质增效的方式

行业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12-03 09:09:03

夜景照明提质增效的方式 


一、建设优质照明 


如今城市景观照明在量上已达到一定规模,要提高质量需增加精品照明数量。根据前期调查结果,城市中的重要载体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夜景照明再创造。在丰富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同时提升夜景照明的内涵与文化特色,使夜景照明从“量”提升到“质”的层面,例如水立方的夜景灯光就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。 


二、平衡改善照明格局 


1. 调整布局 

以前城市照明多围绕城市核心区域(如老城区、老政府区等)建设。为提升照明品质、打造品牌城市,照明格局应随时代进步而调整。应提高城市照明系统的平衡性,将分散的建设项目适当串联,以形成各区域间的综合效应,更有利于城市夜景大格局的形成和城市特色的彰显。 


2. 扩大范围 

适当扩大夜景照明的建设范围,使城市中的照明点形成线,线再形成面。 


夜景照明


三、加强夜间照明的相关性 

1. 考虑个体美感与整体把握 


城市夜景照明水平的提升基于整体氛围的对比。首先要构思单一照明载体的美感,并且加强对周边每个个体、街道、区域的整体把握,特别要注意区域景观的逻辑联系和相互衬托关系。这样当人们身处照明系统中时,不仅能看到个体的美丽风景,还能将其与周围风景联系起来,感受到城市的特色和优雅内涵,就像音符组成音乐一样。 


四、注重文化表现 


城市特色离不开文化体现,这也是城市夜景照明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。在设计照明系统时,要依托城市的宏观形象和城市照明载体的形式,深入挖掘城市地域文化,简洁展现城市形态。 


五、设施维护与管理方面 


1. 检修与维护常态化 

像淇滨区坚持“三查一维”,加大路灯设施检修力度,常态化检查城区景观灯亮化情况,确保城区亮灯率保持在98%以上。对城区重点路段、区域做好检修,及时消除安全隐患。由于路灯设施情况各异,维修人员会对城区公园广场、主次干道两侧、背街小巷等处的照明灯、景观灯开展不定期全面检修,并及时更换老化电缆,确保照明设施完好无损。 


实行分区分段负责工作制,路灯维修人员白天维修损坏设施,夜间排查亮化后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建立问题台账以便及时维修更换。推行路灯设施精细化、网格化管养模式,将日常养护任务细化分解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,强化日常检修,确保亮灯率、设施完好率达标以及照明设施安全稳定运行。例如淇滨区今年年初以来共维修路灯2000余盏,更换路灯灯头600余个,更换电缆1.2万余米,美化箱式变电站、控制柜40余个,新装扩容变压器18台、高压分支箱4台。 


建立快速反应和处理机制,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,做好夜间路灯巡查维护工作。 


2. 智能化管理升级 

如张家口市夜景照明管理中心加快智能化维护升级,创新NB单灯控制器功能使用,在架空线路末端安装NB单灯控制器,实现线路远程监控运行状况,对意外断线及时监控,提升城市照明智能化安全管理水平。配电箱智能化控制全覆盖,部分照明设施实现单独控制并具备分时段调光控制功能,对景观灯光雕塑进行远程控制实现智能化管理。全市安装光照度仪器,为按需照明提供科学数据支持,整合亮化资源,实现景观亮化设施整体联动,景观控制升级到整体智能联动,达成维修抢修及时率100%的目标。 


3. 补齐功能照明短板 

改善夜间照明生活品质,实施惠民生补短板工程。对城市建成区内功能照明应覆盖未覆盖问题建立无灯路段台账,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解决。如对不能满足照明品质的小街巷进行整改,安装路灯等。 


完善照明检测实验室设备,购置车载照明质量检测仪器并培训相关技术人员操作使用,以功能照明的各项指标合格率为重点,全面排查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照明设施并建立台账逐年整改。例如对部分架空线路进行改造(如堡子里、龙腾小巷等架空线路具备入地条件的改为地下铺设电缆线路5千米,淘汰堡子里水泥灯杆80基),使老城区照明设施运行更安全、美观。 


4. 提升景观照明品质 

在景观、照明设施维修养护中,在保证“亮”的基本需求基础上,提升“质”的舒服、健康度,更要体现城市精神文化的保留和再现。如张家口市建设桥亮化和新垣桥以南护栏进行集中大修,建设桥桥体亮化采用最新照明光源(RGB+Y+W),实现远程智能云控制,完工后夜间桥柱色彩缤纷、光效饱满柔和,营造出多元、立体的视觉感受,并且严谨控制景观光源亮度和动感度,避免光污染,为行人和驾驶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夜间出行光环境。 


5. 加快节能技术改造 

积极探索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方法应用,推广LED等智能高效灯具,确立LED光源的采购标准。例如张家口市将滨河路纬一桥至南环桥北侧高压钠灯、张宣公路南环入口至纬三路高压钠灯、古宏大街风帆灯更换为LED光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