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色光源技术应用和智能控制系统革新

行业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05 14:50:13

      在当前城市夜景照明工程中,如何平衡美学效果与环保需求已成为规划核心。以下是2025年技术背景下兼顾两者的系统性解决方案:


一、绿色光源技术应用

1. LED与激光光源普及  

      采用高光效(>200lm/W)的第四代COB集成LED模组,比传统钠灯节能70%以上。  

      激光投影照明技术试点(如上海外滩建筑群),实现300米超远距精准投光,能耗降低50%。

 

2. 自适应光谱调控  

      通过铟镓氮化物(InGaN)材料实现色温动态调节(1800K  6500K),避免蓝光污染,同时匹配建筑材质显色需求。


二、智能控制系统革新

1. 时空双维度管理  

      分时控制:AI算法结合人流热力图(如杭州西湖景区),在23:00后自动切换至最低亮度模式。  

      空间分级:将照明区域划分为核心展示区(100%亮度)、过渡区(60%)、生态保护区(0%照明)。

 

2. 光污染防控  

      安装全向遮光罩+非对称配光透镜,确保光线投射角≤65°,避免天空辉光(Skyglow)。北京CBD已实现灯具上射光通量<1%。


三、可再生能源整合

1. 光伏  照明一体化  

      建筑立面嵌入碲化镉(CdTe)光伏玻璃,日间储能供夜间照明(深圳光明科学城案例中覆盖率已达30%)。  

      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在滨海城市(如青岛)推广,单杆年发电量超2000kWh。

 

2. 生物能补充  

      试验性应用藻类生物荧光(如荷兰埃因霍温的Glowing Nature项目),利用微生物发光提供辅助照明。


四、生态友好设计准则

1. 暗天空保护区建设  

      参照国际暗夜协会(IDA)标准,在郊区设立无人工光干扰区(成都龙泉山已划定50平方公里)。

 

2. 动植物保护措施  

      使用590nm以上长波光源(鸟类不可见波长),减少候鸟迁徙干扰。  

      为行道树安装根部照明替代树冠投光,避免破坏光周期。


五、全生命周期管理 

1. 环保材料选择  

      灯杆采用再生铝合金(回收率>95%),透镜使用聚碳酸酯  二氧化硅复合材料(可降解)。

 

2. 碳足迹追踪  

      区块链技术记录从生产到报废的碳排放数据,深圳已要求所有政府项目照明工程公示碳足迹标签。


典型案例参考 

   新加坡滨海湾:通过20000个太阳能LED灯组+海水冷却系统,实现零碳照明。  

   维也纳博物馆区:动态照明系统每年节省38万度电,相当于减少300吨CO₂排放。

 

       当前技术条件下,环保与美学的平衡需通过「精准用光(Right Light)  智慧控光(Smart Light)  绿色供光(Clean Light)」

三位一体实现。2025年新颁布的《城市夜景照明绿色技术导则》将进一步规范行业实践。